帮助|
400-998-2655

移动学习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交互认知

5215人浏览
2016-09-02 09:11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兴起和发展。英国伯明翰大学的Sharples教授在2000年就指出:先进的且快速发展的移动技术正推动e-Learning向m-Learning转变,而这一转变不是数字化学习的简单扩展和延伸,是由于移动学习的可移动性和情境性相关的特点,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技术和形式。目前来看,移动学习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移动学习出现的初始(第一阶段),主要是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捷性、移动性和无处不在的无线通信技术,把学习内容以“推”送方式来实现知识的传递,由网络传递方式变为无线通信方式的传递,注重学习的内容呈现,学习者成为学习“拉”的对象,这是一种被动的、单向的、机械的交互方式。


        虽然在学习内容设计上考虑了如何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但注重的还是知识的传递和服务消息的通知,还是与课堂教学的本质相差无异。


        这一阶段常见的学习形式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形式、基于学习内容浏览的学习形式、课堂及时信息反馈的学习形式。其理论基础体现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思想,移动设备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呈现学习材料和提供适当的反馈途径。


        第二阶段强调了如何利用移动技术来增强移动学习内容的管理和自适应性,把移动设备视为认知工具来支持、改进和扩展学习者的心智模型和思维过程,为学习者实现积极的知识建构提供有效的工具。


        常见的学习方式是采用流媒体技术,以流(Streaming)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实现“边下载,边学习”的流式学习,其特点是学习者既可以实时播放多媒体学习内容,也可以对多媒体内容进行点播,具有一定的内容交互性,让学习者摆脱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灵活自主、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其典型的学习方式有:移动探究式学习、基于移动技术的非正式学习等等。


        第三阶段的移动学习得益于无线技术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设备进一步智能化。该阶段强调了在生活环境和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中发生的,真正实现了情境学习的理念。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成为了这一阶段的学习理论基础,把情景置于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关注了物理的和社会的情景与学习者的交互作用。


        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学习领域,不同的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理解都不所不同,但有一个方面,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移动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移动设备作为物质基础;学习发生在情景实践之中,非孤立的学习方式,具有实时双向交互机制;移动学习不仅关注数字化学习内容,还关注其学习过程与结果。


        总体来讲,从移动学习发展历程中可知,交互成为移动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移动学习中的交互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可移动性是移动学习的基本属性,学习者通过便携性设备,不受限于特定时间、地点而进行学习。


        情景性是指通过移动技术可以使教与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学习可以发生在真实的自然、社会情景之中。


        非正式性是指移动学习以一种间断性的形式而开展的,是因时、因地和按需而发生的。

推荐观察

暂无